中国会不会“致命性援助”俄罗斯?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杭子牙 Author 杭子牙
子牙按:无论布林肯还是泽连斯基,最近都在“警告”中国不要“致命性援助”俄罗斯,只不过布林肯用词霸道,直接用了“warn"(警告)这个词,泽连斯基比较委婉含蓄,他对中国又捧又赞又表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中国不要援助俄罗斯。
首先你要理解为什么是“致命性援助”。
“致命性”不仅是指武器性能与杀伤能力,更是指中国援助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战争格局,对乌克兰来说具有“致命性”后果。
俄乌战争持续至今,俄罗斯的战场表现可以说非常拉胯,被乌军打得丢盔弃甲,只能一路调低战争目标,收缩到有限区域凭大河天险固守待援。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战争性质、军事思想与指挥层面的原因,与双方在武器与情报获取能力上的差距也密不可分。
俄乌双方的武器装备与信息战能力本来处在同一水平,俄罗斯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是美欧的武器与情报援助大大提升了乌克兰一方的作战水平,与俄罗斯形成了明显代差,使乌克兰不仅成功逆转战局,还对俄罗斯形成了持续“放血”压力。
依照俄军的武器装备与信息战能力,想逆转战局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普京在战场上投入再多兵力,只要美欧跟进提升军事援助水平,俄罗斯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但是,如果中国为俄罗斯提供战场情报和某些先进作战武器,比如无人机、远火武器、坦克战车等,那结果可就不一定了。
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业大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就在信息战及上述军工领域突飞猛进,按照金灿荣无从考证的数据,中国军工产业现在最多只发挥了15%的产能。如果中国开足马力生产,源源不断地为俄罗斯提供武器与情报信息支持,即便是不能帮助俄罗斯速胜,长期消耗下来,对乌克兰和美欧也将是“致命性”的噩梦。
其次,你要明白我今天讨论的是“会不会”致命性援助俄罗斯,而不是“该不该”致命性援助俄罗斯。
后者是个极度撕裂的话题,参与辩论的双方都喜欢给对方扣帽子,我不愿染指。
所以,那些围绕“该不该”的咒骂,请移步他处,别在我这里自讨没趣。
我认为,如果从一般利益的角度,中国是不会“致命性援助”俄罗斯的。因为援助确实可能导致中国与美欧从分歧走向分裂,加速世界进入新冷战格局,对中国的经济民生、科技发展、崛起复兴都相当不利。
如果分裂的后果只是中美分裂,我认为中国大概率是不介意的。但是考虑到与欧洲及世界多数反对俄罗斯发动战争并决议惩罚俄罗斯的国家的关系,考虑到与欧洲关系破裂可能对中国未来与世界格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中国是不会走这一步的。
事实上,我们看自去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会面以来,即便是中美关系也在进行一些技术性回暖调整。
在疫情防控结束,开始全力拼经济的情况下,中国确实需要以中美关系为突破,缓和外部不利于发展与重新开放的某些不利要素,而且一旦中国做出方向性决定,一般都有着强大战略定力,不会轻易调整,如果不是突然爆发的气球事件,大概率布林肯已经访问完中国,中美关系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修复。
但是,以上只是一般利益的视角。从非一般利益的视角呢?
当初抗美援朝,从一般利益的视角,绝大多数人都判断,中国是不会出兵朝鲜的。当时不光党内有不同意见,美国、苏联也都做了中国不会出兵的研判。但是后来呢?中国不仅出兵朝鲜,而且几乎是赌上了全部家底和国家命运,谱写了“抗美援朝”的历史壮举。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这场战争的决策者,就没有受一般利益的视角困扰,而是超脱一般利益判断,从国家长远利益和战略层面考虑,做出了出兵决定。
而包括美苏在内的当时的大多数人,则受困于一般利益视角,做出了中国不会出兵的错误判断。
所以,今天存不存在一个超脱了一般利益的“非一般利益”视角呢?
是不是到了哪怕与整个西方决裂,也要“致命性援助”俄罗斯的地步呢?
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且我相信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一般视角了。
所以,中国会不会“致命性援助”俄罗斯?我也不知道答案。
但是当美国和乌克兰都在那样“警告”的时候,以美国无孔不入的情报能力和俄罗斯筛子一样的国家安全能力,我相信美国应该是从克里姆林宫的墙角偷到了某些东西。
所以,这件事即便未来发生,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朝鲜战争中国做了一次苏联的代理人,这笔帐由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还,由苏俄的后人为中国做一次代理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更何况美国还总是和台湾勾三搭四,对中国打压制裁无所不用其极。
不管怎样,我们都一定要牢牢占据“和平”这个国际道德与舆论高地,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有些事不能说也不能做,有些事要一边做一边大声说。
推荐阅读
ChatGPT革命:科技毁灭人类文明,迈出了从0到1关键一步
悼念朱云汉,他生前说巨变来临,西方令人失望, 但中国精英的附庸惯性更堪忧
一位教授的惊人调查: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